字體大?。?span id="mes-big">【大】 【中】 【小】
索引號:000014349/2025-18782 | |
發文字號: | 發文時間:2025-07-24 |
發文機關:黎城縣農業農村和水利局 | 主題詞:雜交玉米細胞核雄性不育制種技術 |
標題:2025年雜交玉米細胞核雄性不育制種技術觀摩培訓班在黎城舉辦 | |
主題分類:農業畜牧業漁業 | 發布日期:2025-07-24 |
7月18日,全國農技中心在黎城縣舉辦雜交玉米細胞核雄性不育制種技術觀摩培訓班。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中國工程院院士戴景瑞、陳溫福,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魏啟文,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賴錦盛出席培訓活動并發言交流,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姚繼廣,副市長秦蘇良,縣委書記、縣長李穎南出席培訓班并致辭。省農業農村廳種業處、市農業農村局等農業農村部門相關領導,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侯敏,政府副縣長王瑞崗,縣政協副主席、縣農業農村和水利局局長張猛出席培訓班。培訓班由全國農技中心黨委書記張曄主持。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業振興是保障糧食安全、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關鍵。黎城縣地處晉東南,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隔離條件優越,是天然的玉米制種黃金地帶。近年來,黎城縣緊緊圍繞國家種業振興戰略,依托本地資源優勢,積極推進玉米制種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發展??h財政投入5億元強化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讓15.8萬畝水澆地成為制種產業“穩定器”;依托現代農業產業園為平臺,大手筆投入完善硬件設施,推動農業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同時建成1000噸玉米種子烘干加工中心,為規模化、標準化制種提供堅實保障。依托獨特的自然優勢和產業基礎,黎城縣積極探索玉米制種全程機械化技術路徑。目前,全縣有1.2萬戶農戶從事玉米制種產業。與大田玉米種植相比,制種玉米畝均年增收1500余元。此次推廣的細胞核雄性不育技術,通過基因調控實現免去雄,可降低生產成本30%以上,純度達99.9%,為破解機械化瓶頸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 ?
培訓班提出三點要求:一要統一思想,加快推廣核不育等新技術,推進機械化改造;二要加強協作,深化產學研合作,促進技術轉化;三要完善保障,制定技術標準,健全服務體系。
李穎南代表縣委、縣政府,向遠道而來的各位院士、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學者及企業家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希望各位專家不吝賜教,為黎城種業發展把脈問診、建言獻策;也懇請各位企業家深入對接合作,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在黎城轉化落地。同時,希望縣相關部門要珍惜機會,認真學習、深入交流,把先進經驗帶回去,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共同推動種業高質量發展,為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本次培訓班采取“現場觀摩+專題授課”相結合的形式,組織學員實地考察了洪井鎮子鎮村、黎侯鎮上桂花村等地,就玉米細胞核雄性不育制種示范田、種子烘干加工中心、雜交玉米制種基地進行了實地查看,直觀了解新型制種技術和現代化加工流程。培訓期間,特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山西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專家,以及種業龍頭企業和智能裝備企業的代表進行專題授課,圍繞玉米核不育制種技術創新、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種業高質量發展等主題開展深入研討交流。 來自全國各省的種子管理站、23個制種大縣、30余家種業龍頭企業200多名代表參會。